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但这位伟人的意思不是否定比喻,而是在肯定比喻往往比直白说出更能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质的前提下,正确地指出了比喻的局限性。希望诸位网友不要苛责以下的比喻不伦不类。
养鸡场老板希望母鸡多下蛋,下大蛋。但老板十分清楚,要想让母鸡多下蛋,下大蛋,就必须给母鸡多喂食,喂好食;为了防止鸡瘟,还要为注射疫苗和搞好鸡场的环境卫生而不惜投入。鸡场老板是不会干杀鸡取卵的蠢事的。一旦母鸡下蛋功能下降,所下之蛋与所喂之食的差价已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老板就会处理掉老母鸡,换上新母鸡;而新老交替有一条从养小鸡到废老鸡的流水线,之间不会出现母鸡断档。处理老母鸡的方法自然是杀鸡卖肉,不管是卖前杀或卖后杀。
我把中国股市比作一个养鸡场(这个比喻可能有不雅之嫌),管理层就是鸡场老板,股民就是下蛋的母鸡,让鸡下蛋就是让股民出钱买股票,给鸡喂食就是也让股民赚点钱,防鸡瘟就是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管理层达到了鸡场老板的管理水平,那么中国股市就肯定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股民能够享受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自然会乐意掏钱买股票。
但事实上,中国股市管理层的水平远低于鸡场老板。首先,它没有建立起一个抵制和消除“鸡瘟”的制度环境,致使股市欺诈横行、罪恶泛滥,大有病入膏肓之势。其次,它不知道自己的“喂食”职责,而只盯住股民的“下蛋”功能,致使股民全线亏损,而且是巨大的亏损,完全享受不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近几个月的股市大跌中,管理层让新股密集上市,就是考验股民的“下蛋”功能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眼看着母鸡快要下不出蛋了,管理层才有一月内暂缓审批新股发行的举措。但由于丝毫没有“喂食”的意思,所谓的“暂缓”也不过是让股民喘一口气再继续“下蛋”而已。一旦到某一天,股民真的下不出蛋来了,根据管理层以往的行事逻辑,保不准它真的会干出“杀鸡取卵”的事来,不过届时肯定会渲染成智慧的结晶和伟大的创举。只可惜在股市“杀鸡”之后,肉是不能卖的吧?
是中国股市的管理层的智商不如鸡场老板吗?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但是为什么其管理水平竟不如鸡场老板呢?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想引用孟子的话发出一问:“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管理层管不好中国股市,是不为呢,还是不能?抑或是还有更深的原因? |